阿嬤導演.jpg

文/ 黃胤毓(《海的彼端》導演)

 

這次《海的彼端》96分鐘影展版在台北電影節的世界首映,以及這次我回台灣接受的許多媒體訪問,許多人都在問「你是怎麼接觸到這家人的呢?」「是什麼因緣讓這部片從這一家人出發的呢?」

 

2014年後半年,我試圖用一個家庭的生命史來一窺「八重山台灣人」80年來經歷過的大社會大歷史,具體而言的契機,似乎只是一次在準備當地台灣人祭典「土地公祭」的前夕,大家在清掃祭拜會場的過程中,玉木家阿嬤的二兒子茂治來和我閒聊家常,說他們家玉木婆婆在明年準備迎接88歲「米壽」了,說他們在討論著要帶婆婆再回台灣老家一次。說他們家孩子們沒去過台灣幾次,很多事情很想了解,卻了解不深,對於台灣的親戚也是一知半解。那一天的談話我印象很深刻,那是發生在一個雨後天晴的黃昏,在被森林包圍的當地古廟「名藏御嶽」中,看不見天光,茂治似乎陷入了很長的深思。

 

「台灣,好遠啊。」

 

回想記憶中見過的,那些距離台灣或近或遠的關係,在移民第二代身上成為了一個人生中注定會被問到的問題,身份認同與歷史過往、家族背景,最終只是一陣過往雲煙,剩下的,最重要還是自己的家族、自己的親人。

 

而在那之後,我們和這家人逐漸熟了起來,有事沒事便去拜訪玉木家的這棟「APPLE青果店」,在裡面坐著和總是熱鬧的這一家人多聊一點,看著阿嬤每天剝豆芽菜,聽她講很久以前發生過的故事。大家族的氛圍自然包圍著我們,我開始在腦中構思一部走過時代的考驗而情感深刻的家庭紀錄片電影的可能。

 

有人說,《海的彼端》鏡頭離這些被攝者好近,究竟是什麼樣的距離關係可以拍得如此自然?我們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和這家人長時間日常相處、進入這棟「APPLE青果店」,我們享受這個互相熟悉的過程。久而久之,我們超越了訪談與觀察者的位置,我們一起和這家人前進,走向他們2015年春天之後、屬於玉木家成長的新旅程。

 

人會變化,事情發生的想像得快,更何況是一個大家族呢?我有時候感到我們只是何其有幸,在那樣一個情感豐富飽滿的春天,參與了一家人的家族旅程;而旅程結束,我們收起攝影機,我們還是一樣在「APPLE青果店」聽玉木婆婆閒聊著日常瑣碎的趣事,紀錄拍攝與否,只是我們與玉木家之間發生過的一段快樂有趣的經驗。

 

有些發生在《海的彼端》拍攝完畢之後的事情,我們沒有留下任何記錄,我們在那個當下笑與聊天,我們享受事情發生的當下的記憶。

 

有些發生在《海的彼端》展開拍攝之前的田調階段的事情,或許除了我之外沒有人記得,但我將這些瑣碎的片段謹記在心,記憶猶在。

 

而《海的彼端》,是這樣的一部片:我們隨著玉木家走上了他們的家族與人生正在轉變的那個美麗而動人的春天,我們只是剛好擁有了這樣的緣分,可以拿起攝影機和他們一同走上這趟旅程。

 

而接下來,請讓我好好花點時間介紹這一家人,介紹這一家在我走訪「八重山台灣人」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家庭之後,觸動了我想拍出這樣一部電影的一家人。

 

註:照片攝於2016年6月,《海的彼端》拍攝結束整整一年後,我們在「APPLE青果店」照樣和玉木婆婆閒話家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的彼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